關稅戰下的企業併購風潮:大型企業與小型企業的機會與挑戰
作者:管理員
2025-04-25 19:40:00 ‧ 7次閱讀
關稅戰下的企業併購風潮:大型企業與小型企業的機會與挑戰

近年來,全球貿易局勢因地緣政治與經濟保護主義的升溫而愈發緊張,關稅戰儼然成為各國調節貿易平衡與經濟競爭力的工具。雖然對大型跨國企業而言,這波關稅戰可能為其全球佈局提供進一步優勢,但對資源有限的小型企業而言,則更像是一場突如其來的生存壓力測試。在這樣的局勢下,企業併購(M&A)與策略聯盟可能將成為市場上的新主旋律。

一、大型企業:以關稅為槓桿的整併契機

已完成全球化佈局的大型企業,通常擁有多地生產基地、複數供應鏈路徑與跨境資源整合能力。當面對關稅提高時,他們有能力透過轉移產線、重新配置供應鏈或調整定價策略以化解成本壓力。例如,美國與中國之間的關稅戰,迫使許多跨國品牌將部分生產線遷至東南亞,以維持產品的價格競爭力與市場供應穩定性。

在這樣的宏觀變局下,大型企業將有更多動機透過併購整合來鞏固或拓展其全球佈局。其併購目標可能包括:

  1. 供應鏈整合:收購關鍵零組件或原物料供應商,以掌控上游資源,降低關稅風險與原料價格波動。

  2. 進入新市場:透過收購當地企業,取得在地製造資源與銷售通路,避開關稅障礙。

  3. 技術與人才吸納:藉由併購具有創新技術的小型企業,強化競爭力與市場反應速度。

對大型企業而言,當市場上出現大量面臨資金困境的小型企業時,反而是進場整合的最佳時機。尤其當銀行出現「雨天收傘」的現象,收緊貸款條件,小企業資金鏈斷裂的風險提高,大企業在資金充裕情況下可趁勢收購、壯大版圖。

二、小型企業:危機中求生的合作策略

對小型企業而言,關稅提高直接影響其進出口成本與價格競爭力。再加上銀行放款緊縮,原有的周轉資金來源受限,小企業面臨的壓力可說是雪上加霜。雖然看似被動,但小型企業仍有可能在危機中尋找出路:

  1. 被併購的策略價值:若小企業具備技術創新能力、在特定區域擁有穩固市場或客戶關係,即便資金短缺,仍可能成為大型企業併購的目標。此時主動評估被併購的條件與出場機會,或許是轉型重生的起點。

  2. 策略合作與聯盟:若不願被併購,小企業亦可考慮與其他同業或上下游夥伴進行策略合作,共享生產、物流、通路等資源以降低成本、提高效率。

  3. 轉向內需市場:關稅使外銷市場困難,小企業可思考將重心轉向內需市場,或發展區域性利基產品,降低對外貿市場的依賴。

然而,小型企業在進行合作與併購評估時,應審慎考量自身在產業鏈中的角色與價值。若缺乏獨特競爭力或技術門檻過低,被併購後可能失去議價空間,甚至逐步被邊緣化。

三、併購風潮是否將成形?

從目前全球產業趨勢與宏觀經濟觀察來看,有幾個跡象顯示企業併購活動可能進一步升溫:

  1. 評價壓低帶來併購良機:在經濟不確定性提高、資金緊縮情況下,小型企業估值下跌,為大型企業提供絕佳的收購時機。

  2. 產業鏈重組需求強烈:關稅戰迫使企業重新思考供應鏈佈局,許多企業將以「收購代替協議」來快速建立新的產業鏈節點。

  3. 金融市場動態支持併購活動:儘管銀行收緊信貸,但大型企業仍可透過發債、私募基金或併購貸款等方式取得資金,推動整併行動。

四、風險與建議

即便併購與合作帶來諸多機會,但也存在潛在風險。對大型企業而言,若併購整合失敗,可能導致企業文化衝突、人員流失、產線效率下降等問題。對小型企業而言,選擇合作對象或併購方時若評估失準,則可能損及股東權益或經營自主性。

因此,建議雙方在面對併購與合作時,應把握以下幾項原則:

  • 清楚定位自身價值,掌握談判主導權;

  • 審慎選擇合作夥伴,評估長期互補性;

  • 設立明確的整合計畫,避免合作後產生協同障礙;

  • 積極應對法規與稅務調整,避免因政策變動而損失併購效益。

企業觸角延伸的機會

總體而言,關稅戰雖帶來短期市場波動與壓力,卻也為企業重塑產業結構與擴展版圖提供了契機。大型企業將主導這波併購整合浪潮,而小型企業則需靈活應變、掌握價值,尋找最適合作模式。在競爭與合作交織的未來商業環境中,唯有快速應變與策略清晰的企業,方能在風起雲湧的局勢中站穩腳步。

📞 豐驛不動產 |專辦廠辦仲介
豐驛不動產  02-86919992   0928-041-327 柏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