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在房地產投資領域中,「本益比」概念逐漸受到專業投資者重視。不同於傳統以資本利得為導向的短期炒作,現今以中長期現金流為核心的營運策略,更能反映資產的真實價值與耐久性。特別是在辦公室與廠房產品中,透過20%-30%的自有資本與70%-80%的銀行融資比例,若能創造穩定租金收入與利差,將可顯著提升資本報酬率,形成具韌性的房地產營運模式。本文將聚焦於大台北東區廊帶的三大核心區域——汐止、內湖、南港——分析其在企業異動後存續期間的租賃穩定性與投資價值。
一、本益比視角下的投資結構
在企業選擇辦公室或廠房物件時,長期承租合約常常是影響投資評估的重要依據。若能以適當價格購入物件,再透過穩定承租戶提供穩定現金流,即可讓資產產生接近債券般的收益。舉例而言,若投入資本為總價的30%,銀行融資70%,年租金報酬率達4%,銀行利率為2%,則利差為2%。在槓桿操作下,投資人的資本報酬率將高於4%,約達到6%以上,成為優質的現金流型資產。
因此,對於資本性投資者而言,評估的重點已不再僅限於土地增值或處分利益,而是放在收租穩定性與承租戶之企業體質上。以下分別探討汐止、內湖、南港三地區之市場特性與投資機會。
二、汐止:相對低基期、價格與租金落差創造利差空間
汐止因行政區劃屬新北市,加上地勢與交通印象,長期在市場中處於價格相對低點。然而,隨著遠東世界中心、東方科學園區等大型辦公園區逐步成熟,加上中興路軸線連接內湖、南港的便利性日益顯著,汐止逐漸成為科技與中小型製造業偏好的設點區域。
汐止的優勢在於租金相對穩定,成交單價明顯低於內湖與南港。例如,同樣一個1,000坪的廠辦,內湖可能需每坪70萬以上,但汐止可於40萬出頭購入,租金水準卻不致大幅落差(每坪租金約800~1000元)。這樣的「租金與價格錯位」形成了明顯的利差空間,對於以本益比為核心的資本操作者而言,提供絕佳的進場點。
此外,許多企業遷移至汐止後,因租金負擔較低、空間彈性較大,往往提高存續期間與續約意願,進一步鞏固租金現金流的穩定性。
三、內湖:企業群聚效應下的穩定承租需求
內湖科技園區作為北市科技產業重鎮,其辦公與廠辦資產受到大型企業青睞,包括鴻海、研華、廣達、Garmin等皆設有營運據點。因政策規劃與生活機能完善,內湖吸引大量科技、研發、數位行銷等類型企業進駐。
該區特性是承租企業規模普遍較大,對空間、環境與交通便利性有高要求,因此租賃期間普遍較長,並傾向續約。以內湖瑞光路沿線為例,多數A級辦公物件空置率低於5%,反映企業對地段與穩定性的高度認同。
投資角度而言,內湖價格雖高,但若能以穩定長租約作為保障,搭配低利融資,依然可達到5%-6%的自有資本報酬率。特別是對於保守型投資人,內湖為北市罕見兼具「租金穩定」與「企業信用優良」的區域。
四、南港:高科技與國際級建設助攻資本利得與租金收益並存
南港近年在國家級建設與政策引導下快速發展,如南港軟體園區二期、南港展覽館擴建、南港車站三鐵共構等,已成功轉型為具國際視野的科技與會展核心。
南港的辦公市場呈現兩極化,一方面是國際級甲級商辦,如潤泰南港之CityLink、聯強國際總部大樓等,租金水準可達每坪1500~1800元;另一方面則有早期開發案,提供中型企業進駐空間,租金相對可親。對於投資人而言,若能切入早期購地或持有中價位廠辦,即可透過未來再開發或都更機會享有雙重報酬:租金收益與處分利益並行。
企業進駐穩定性方面,南港因捷運、公路、鐵路三鐵匯集,提供員工通勤與業務往來極大便利,加上政府持續推動「東區門戶計畫」,將長期支撐企業租賃需求,強化不動產之營運穩定性。
回歸現金流與利差操作的營運邏輯
綜合汐止、內湖、南港三地特性,可發現廠辦投資的核心已不再只是「買低賣高」,而是建立在穩定現金流與長期存續企業關係之上。當市場成熟,價格趨於穩定後,能否創造正向利差、提高本益比,將成為專業投資者與資產經營者的關鍵指標。
以20%-30%資本投入,搭配70%-80%融資,若能精準選定區域與物件,確保承租企業具續約意願與長期營運目標,將能穩健地建立一個「自有資本報酬率高於市場利率」的資產池,真正實現「營運型不動產」的長期價值。
📞 豐驛不動產 |專辦廠辦仲介
豐驛不動產 02-86919992 0928-041-327 柏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