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民眾面對都市更新(簡稱「都更」)議題時,往往會有許多疑問,例如:我會不會被迫搬家?我的房子價值會不會被低估?我能否保有相對應的權益?實際上,都市更新是一項兼具改善都市機能與提升居住品質的重要政策工具,但要確保住戶的權益不受損,關鍵在於是否能有系統、有組織地籌組更新會,並充分掌握都更法規與流程。本篇將以專業角度,深入探討都市更新的價值、三種實施方式、公平分配機制,並說明為何「籌組都更會」能有效保障住戶權益。
一、都市更新帶來的價值
都市更新的核心目標在於活化老舊市區、提升公共安全與生活品質。老舊建築物經過長時間使用後,容易出現結構安全疑慮、防災能力不足、空間利用效率低等問題。透過都市更新,除了能換新住宅、增加建蔽率與容積率(視個案條件而定),還可能享有多項政府政策優惠,例如:
稅賦減免:更新期間的地價稅、房屋稅、契稅等有機會獲得減免。
耐震安全提升:符合最新建築技術與法規,減少災害風險。
房價增值:新建物可大幅提高市場交易價值。
環境改善:建築外觀、街廓空間、綠化設施同步提升。
都市競爭力提升:促進區域產業活絡、人口回流,進而拉動整體經濟。
二、三種都市更新實施方式解析:公辦、民辦、自辦
都市更新可依主導方與推動方式,分為三大類:
(1)公辦都更
由政府機關(如地方都市更新處、國家住都中心)主導,具有以下特色:
推動力強、整合效率高:政府出面協調與整合住戶,適用於住戶意見分歧或地區整合困難案件。
公信力高:住戶對政府主導案件較具信任感。
社會性導向強:通常著重公共利益(如交通節點、危險建築群聚、歷史文化保存區)。
(2)民辦都更
由建設公司或投資開發商主導,經與多數住戶協議後提出更新事業計畫:
速度快、彈性高:民間資金與開發經驗較為靈活。
住戶需審慎評估條件:合約條款、權益分配、選擇建商時需嚴謹。
回饋條件談判空間大:住戶若具整合力,可爭取較優條件。
(3)自辦都更
由住戶自行籌組更新會、主導更新計畫,尋求建築師協助設計與評估,視需求尋找建商合作。
主導性高、保障強:住戶擁有決策權,不易被建商主導。
過程繁複、需專業支援:需熟悉法令程序、財務規劃、工程管理等。
最能確保住戶最大利益:但前提是整合與信任機制良好。
三、如何保障住戶的權益?籌組更新會是關鍵
都市更新牽涉到龐大財產變動、重建流程與法令申請,住戶若沒有組織與專業支援,極易處於被動狀態,甚至可能簽下不公平條件或陷入糾紛。因此,「籌組更新會」是住戶保護自己最有效的方式,理由如下:
1. 合法代表:建立談判主體
更新會是具法律地位的法人團體,可代表多數住戶與政府、建商協議,簽署合約文件。透過會議決議制度,保障多數住戶的意見能合法展現與落實。
2. 集體談判,保障權益
比起單一住戶與建商交涉,更新會具有「集體談判力」,能針對**回饋條件(如:新屋坪數、樓層安排、交屋時間)**爭取最佳利益。
3. 掌控事業計畫內容
自辦更新會可委託專業顧問與建築師,從事業概要、權利變換計畫到建築設計,由住戶主導方向,不讓建商決定一切。
4. 專業支援機制
更新會可聘請律師、地政士、不動產估價師與建築師組成「都更顧問團」,確保法令遵循與財務合理性,避免資訊不對等。
5. 法定保障與監督
根據《都市更新條例》,更新會每階段需召開會員大會報告進度,並需依法備案、報主管機關審查,避免黑箱操作。
四、如何有效籌組更新會?
籌組初期關鍵是住戶間的「共識整合」。建議流程如下:
召開初步說明會:邀請住戶了解都更基本資訊。
成立籌備小組:由住戶推薦代表,負責草擬章程與招募會員。
申請主管機關核備:取得合法資格。
廣泛溝通,降低疑慮:針對疑慮住戶持續說明與協調。
建立公正透明制度:公開會議紀錄與決議內容,建立信任。
五、結語:自住者與投資者的雙贏策略
無論是自住型屋主或持有資產型地主,都更最終的目標是提升資產價值、改善生活環境、降低風險。透過籌組更新會,可以把原本處於弱勢的個體住戶,變成有組織、有代表力的主體角色,將「都市更新的好」真正落實在每一位住戶身上。
住戶在籌組更新會時,若能團結合作、尋求專業協助,不僅可以爭取合理的重建條件,更能在這場龐大工程中,掌握自己命運與財產的主導權。
📞 豐驛不動產 |專辦廠辦仲介
豐驛不動產 02-86919992 0928-041-327 柏叡